• 你的位置:新万博网址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

  • 四野战史30 对长春的长围久困与和平解放
    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3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    1948年6月,东北野战军改变先打长春的计划,确定对长春实行长 围久困的方针。由第1前线指挥所司令员萧劲光、政治委员萧华指挥第 12纵队第34、第35师,第6纵队第18师,以及第6、第7、第8、第9、 第10等5个独立师和1个炮兵团,执行围困任务。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 北宁线作战开始时,又先后决定第18师和第12纵队南下作战,以11个 独立师、1个骑兵师担任围困任务。至10月中旬,长春国民党军已被围 困5个月。在此期间,围城部队着重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:一是军事打击。 围城部队以强大军事力量部署于长春四周,实行纵深梯次配置,形成环 形封锁圈,严防国民党军突围,对出城骚扰者则坚决打击。至9月份的 3个月中,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,毙、伤、俘守军近3000人。长春国民 党军虽多次试图突围,终因解放军严密监视而未能得逞。二是经济封锁。 解放军严格控制入城通路,禁止粮食、蔬菜入城,卡断城内守军生活物 资来源,造成长春守军粮弹俱困,军心更加动摇。与此同时,为粉碎国 民党军“杀民济兵”的政策,围城部队在城郊设置多处难民接待收容站, 对出城难民尽力妥善安置,共计发放4000吨救济粮食、2.5万公斤食盐 和6亿元救济金。长春守军的补给仅靠空投维持,已是杯水车薪,处境 愈加困难。三是政治攻势。围城指挥所提出“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,心 战为上,兵战为下”的指导方针,组织部队运用阵地喊话、散发宣传品 等形式,展开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攻心战。与此同时,东北局、东北军区 和攻城兵团派遣的敌工人员,在第60军的中共地下党员配合下,积极地对国民党军上层军官特别是对云南部队第60军,开展政治争取工作。由 于以上工作,长春守军战斗力大大削弱,士气沮丧,反蒋厌战情绪陡长, 逃亡、投诚现象与日俱增。到10月中旬,先后有1.8万余名国民党军官 兵向解放军投诚。

    10月15日,蒋介石到沈阳督战时,再次派飞机向郑洞国空投手令, 命令长春守军立即突围。郑洞国曾制定先东后南的突围计划,但该部上 下慑于解放军围城大军兵临城下之声威,未敢实行。

    国民党军第60军广大官兵对蒋介石排斥异己的政策早有不满,在此 生死存亡危急时刻,第60军军长曾泽生深明大义,决定弃暗投明,于10 月14日致信解放军围城指挥所,提出全军起义条件。这一行动,得到围 城指挥所的积极鼓励。17日,曾泽生率所部1个军3个师2.6万余名官 兵起义。解放军于当日晚悄然入城,接管了长春市东半城原属第60军的 防区。西区守军皆不攻自溃,呈瓦解趋势,许多官兵自动与解放军建立 联系,谋求生路。18日,骑兵旅、保安旅等地方部队纷纷放下武器。19日, 新7军军长李鸿和副军长史说率部向解放军投诚。

    此时,长春已实际上获得解放,只有郑洞国带少数人据守中央银行 大楼。为争取郑洞国,曾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 席周恩来,10月18日亲自写信给当年黄埔学生郑洞国。信中说:“目前, 全国胜负之局已定。'“兄今孤处危城,人心士气久已背离,蒋介石纵数 令兄部突围,但已遭解放军重重包围,何能逃脱。”“届此祸福荣辱决于 俄顷之际,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,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, 率领长春全部守军,宣布反美反蒋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,赞成土地改革,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,则我敢保证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必然依照中 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,不咎既往,欢迎兄部起义。”但处于极度动摇的郑 洞国碍于'面子',仍不愿起义,于是他的幕僚们请求解放军给他个'体面' 地放下武器的形式,得到攻城兵团的准许。21日凌晨4时,郑洞国带的 少数人从指挥所朝外乱放一阵枪,以表示作了最后“抵抗”,并向蒋介石 发电报作了最后交待,终于走出中央银行大楼向解放军投诚。

    长春从长围久困到和平解放,是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兵不血刃而解 放具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一个成功范例,为以后采取在军事压力下争 取和平解决守城之国民党军提供了宝贵经验。10月20日,中共中央发电 致贺,指出:“锦州解放,歼敌十万之后,长春即告解放,曾泽生将军率 部起义,郑洞国将军率部投诚,名城光复,秩序整然,人庆更生,欢声 雷动。此皆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,前后方工作人员与广大民众努力奋 战的结果。特电祝贺。”

    至此,辽沈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,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第1、 第6兵团部,正规军及地方部队共20余万人,和平解放长春,控制了战 略要地锦州,完全截断卫立煌集团向关内撤退的陆路通道,为全歼东北 国民党军奠定了基础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